广积粮缓称王最早出处是哪,广积粮缓称王是谁提出的

广积粮缓称王最早出处是哪?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能够夺得天下,建立起大明王朝,便是采取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而在电视剧中,编剧将提出这个策略的功劳按给了军师李善长,实际上这句话并不是李善长提出的,说出它的另有其人。根据史书记载,提出这个策略的人乃是元朝退休官员前池州教育局长朱升,不过他提出这个策略的时候,老朱已经打下了南京,与张士诚和陈友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该策略并没有什么决定意义,顶多算是雪中送炭吧。

史书记载,此策是元朝退休官员前池州教育局长朱升向老朱献策。而且献策的时候,老朱已经拿下南京,进吴国公。并对东边张士诚和西边陈友谅同时保持战略攻势。

此时这个朱升献策就谈不上雪中送炭,意义也就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大了。跟企业一样,此时老朱团队已经度过最危险的草创阶段。拿下六朝古都南京,且有了大片有稳定粮草税收供给的根据地。

在拿到淮西红巾军的绝对控制权后,老朱率领手下东西出击,东西两面都取得了战略成果,特别是东面的张士诚被打的毫无脾气。同时战争过程中对百姓秋毫无犯,一副打天下做天下的架势。

这时你一个元朝的退休官员,看到老朱有王者气象,找到门路,给老朱献策。说难听点,有点墙头草,想跟老朱求官啊。

这三个政策,其实老朱本来就是这样实行的。早在老朱第一次脱离郭子兴独领一路军队驻扎和城的时候,老朱极其重视城墙工事和防守的。

那时手下将领大多是郭子兴旧部,对每天的城墙工事建设大多浑水摸鱼,唯有老朱直系部队的工事按时按质完成。史书载:筑城。限诸将丈尺分甓。居三日。公子甓就。视诸将未也。老朱从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善于防守之人。

第二个粮草问题上。在郭子兴部队每次缺粮之时,郭子兴及其他将领一筹莫展之时,还是老朱带领军队,从濠州下滁州,略定远,之后再拿下和县,既解决了粮草问题,也扩大了队伍,锻炼了团队,为过江打下扎实的基础。史书载:师乏食。诸将谋所向。郭子兴言计多失。公子告日。困守孤城非计。若谋所向。惟和州可。

再谈第三个缓称王,没有比老朱更缓的了。根据史书记载分析,进吴国公,也是地盘扩大,部队扩大,因为团队编制名分问题,不得已而进。要不然,学隔壁张士诚,徐壽辉,早就可以称帝了。

张士诚拿下泰州、兴化和高邮三城就敢改元称王。史书载:士诚据高邮。僭号大周自称诚王。咱老朱在拿下南京之前依然只是大元帅。对比起来,老朱已经低调的不像话了。

所以朱升的行为,可以判定是锦上添花。同时更隐蔽的,也是代表元朝汉人儒家官员的态度,元朝大厦将倾,他们投石问路,想跳槽新东家了。郭升不是一个人,他是江南儒家士大夫的代表。

为什么是朱升,第一他姓朱,跟朱元璋是本家好说话。再者,他是前教育局长,来拜见老朱不管成与不成,都可以对外宣布跟老朱交流儒家学术问题。对元廷对老朱这边都可以把影响降到最小。

政治就是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敌人搞的少少的。老朱也深谙此道。接纳了郭升,同时让郭升负责对元檄文起草,有前元退休官员背书,很多城池自然可以传檄而定。

所以我们分析到最后,真正的大能就是朱元璋他自己。史书没有记载老朱家族的传承,也没有老朱师承哪里。

好像老朱就是出生在一个贫下中农家庭,家里吃饭都成问题,读书基本不可能。17岁父母死后,当和尚四处要饭。26岁投奔郭子兴突然就一鸣惊人。表现出远超常人的军事战略能力。

参考本朝伟人的成长历程,老朱同志不可能是天生如此。天地父母只能给你强大的身体硬件,能力还是后天学习锻炼出来的。

那么老朱的成长就是一个人迷,被人有意掩盖了。但是史书提到了一句话:兵焚皇觉寺。上出避。日暮无依归。祝筊于伽蓝神,出处孰吉。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会占卜的人就不可能是普通人。我们熟知的商周时期,国家每次战争之前,必然要占卜吉凶。

甲骨文的甲骨本身就是用来占卜的。占卜是神术,自古中医武术都不轻易外传,何况神术。皇觉寺出家两个月就当了要饭游僧,也不可能是从外面习得。

所以二十五岁的小伙子能掌握神术,必然是家族传承的结果。远古时期占卜都是有道术的人才能掌握,这些人称之为圣人,老子就是周朝最后一代圣人。

老子隐遁之后道术散落民间,从而引发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张道陵以家学创立天师道,也就是道教的前身。

从此各家道术以家学代代相传。有道术的人通常会在历朝历代担任星官或者叫历官、天文官。掌握国家历法制定和修订。

历法的重要性在于古代农耕社会,最重要的就是粮食生产。而有精确的历法,才能有精确的节气,才能精确指导农业生产,才能有良好的收成。粮食丰收就算在今天也是最底层的社会支撑。

而占卜和历法是一个东西,都是对天文的模拟。

可以确定老朱家祖上必然是国家星官。是有道术传承的。史书记载郭子兴的父亲也是星官:子兴故曹州人。父某。善星历。谓帝星灼临濠。遂入濠。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郭子兴父亲等待的帝星就是老朱。所以郭子兴濠州城下与老朱第一次见面就招为亲兵,并渐渐委以重任,甚至认义子、嫁女儿,就说的通了。

而且根据朱元璋孝陵碑的残缺碑文,老朱家跟商朝有很深的联系。恰好商朝也极重占卜,这难道是巧合吗?

历史在迷雾中,也在细节中…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