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民俗中贴对联的习俗是哪个时代开始的

贴对联想必大家都有亲身进行过,这种习俗自我们记事起就一直延续至今,很多人都将其视为在春节期间理所当然的事情,家中有善笔墨者,可以让其挥毫写下吉祥之语,如果没有也可以全家出门去年货殿购买,接着就是将旧的的对联揭下,将新的对联严丝合缝的贴在正确的位置上,而这样做完后也就就完成了贴对联的全部工序了。那么有人知道贴对联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我国民俗中贴对联的习俗是哪个时代开始的的详细解答。

贴春联的历史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木符。

据传说,在春秋时代,人们相信桃木具有避邪的功效,因此他们会把桃木刻成门神的形状,挂在门口以避邪驱鬼。

这种做法后来演变为在桃木板上刻写吉祥的字样,用以庆祝喜庆和祈求吉祥幸福。这就是最早的春联,也被称为“桃符”。

到了宋代,春联的用质仍然为桃木板,但其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开始将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刻在桃木板上,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明代时期,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下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

这一做法得到了大力提倡,使得贴春联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一直流传至今。

从此,春联的材质也逐渐由桃木板演变为红纸,因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预祝着国家和人民红红火火。

春联以其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成为了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也是过年期间重要的习俗之一。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挑选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以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