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韩国结束于齐国 秦国灭国顺序有什么讲究

起于韩国,结束于齐国,秦国灭国的顺序并非偶然。这其中蕴含着一种战略布局和政治手段的巧妙运用。首先,秦国选择从韩国起兵,可以有效削弱韩国的实力,为后续战争打下基础。其次,秦国灭韩后,再依次灭赵、魏、楚等国,这种有序的灭国顺序能够避免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最后,秦国最后选择灭齐,是因为齐国位于东南沿海,具备较强的海上实力,一旦齐国恢复元气,将对秦国的统一大业造成威胁。因此,秦国灭国顺序的讲究体现了一种明智的战略策略。

为什么秦灭六国从韩国开始到齐国结束?这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和读者一起学习,给你一个参考。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将军内史腾率军攻打韩国,正式拉开了秦灭六国统一世界的帷幕。经过近十年的战斗,秦先后摧毁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成功统一了世界。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秦灭六国从韩国开始到齐国结束?

秦国的第一个目标在韩国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二是韩国位于中原腹心,遏制了秦朝从函谷关东进的道路。因此,秦国首先捏爆了韩国的软柿子,这不仅可以率先打破战国七雄的平衡模式,还可以增强秦军士兵的信心。说白了,韩国是用来灭秦六国的。

秦国的第二个目标是赵国。当时,赵的实力在战国七雄中名列前茅,李牧等超级名将也在中国。那么,为什么秦不继续捏软柿子,而是选择赵这样的硬茬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秦朝北临赵国,南临楚国。秦军东出时,必须拆除这两座山中的一座,以防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楚国幅员辽阔,国内水道纵横,地形条件复杂。秦朝灭楚所需的时间和难度大于灭赵。因此,在同样的情况下,秦国仍然选择了相对容易的目标。

第二,秦与赵开战,像齐楚这样的强国会抱着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希望一个打死,一个打残,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比如长平之战秦国重创赵国,自己也精力充沛,被迫停止扩张。秦攻魏国,就像吞下嘴边的一块肥肉,不但不会消耗国力,反而会使其进一步壮大。这是其他诸侯国无法接受的结果,因此他们将被迫共同干预。而且赵国当时在各国的号召力也是数一数二的。只要秦能顺利攻灭赵国,统一世界大局基本确立。

秦国的第三个目标是选择魏国,这实际上是抱草打兔子。因为灭赵后,秦的主要对手是南方的楚国,而魏国恰好在秦楚的交界处。虽然当时魏国很弱,但秦国不想在攻打楚国的同时防止魏国的偷袭。与其担心,不如先把它摧毁,所以魏国只坚持了三个月就灭亡了。

秦国的第四个目标是楚国。当时,韩国、赵国和魏国都被摧毁了。燕国的国力与韩国相似,不可能对秦国构成实质性威胁。虽然齐国很强大,但齐王建是个傻瓜。他认为只要他不冒犯秦国,秦就不会攻击齐国。

秦灭楚之战持续了两年。起初,秦将李欣率领20万军队攻打楚国。结果,他先赢后输,损失惨重。之后,秦将王健率领60万军队再次攻打楚国,这使得楚国的硬骨头难以咀嚼。从秦楚之战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秦灭六国并不是一场完全压倒性的胜利,因此选择灭国顺序至关重要。

韩、赵、魏、楚相继被攻灭后,燕、齐先打谁,后打谁没什么区别。虽然齐国也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但与此时的秦国相比并不是一个量级。于是秦国先是轻松灭掉了早已奄奄一息的燕国,然后由燕南下,直接扑向齐国都临淄。直到这时,齐王建才突然醒悟,但为时已晚。面对秦军的一步步逼迫,齐国不战而降,秦国就这样完成了统一世界的千秋伟业。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