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代十国多少年时间,河朔三镇的势力才消磨殆尽?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繁荣衰落到混乱局面150多年。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河朔三镇与中央政府的权利博弈是重中之重。

  仅从地图上看,卢龙、成德、魏博就占据了河北、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统治地区并不大。特别是魏博,为什么小地区成为唐朝最强大的附属城镇?以下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以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的死亡告终,但唐朝并没有彻底消灭叛军。唐代宗将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分别封为成德、魏博、卢龙节度使,以安抚投降的安史老部。但河朔三镇名义上属于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中央,官员自己任命,财富也不上交中央,招兵买马,逐渐形成地方分离。朝廷无礼过问,只能采取姑息政策,导致藩镇越来越大。

  为了应对河朔三镇,唐朝在中原设立了许多藩镇,以防止河朔三镇的扩张和反叛,保护东南财富供给中央政府。在《唐代藩镇研究》中,张国刚精辟地将唐代藩镇分为四类: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和东南财源型藩镇。不同的藩镇相互制约,依靠藩镇之间的平衡维持了唐朝的相对稳定。虽然各藩镇之间的冲突不断,但没有安史之乱那么大。

  如果我们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关中和山东之间的对抗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齐和北周战役多年,直到隋文帝杨健在北周独立统一中国后,隋末的世界动荡,李唐与河北窦建德争夺世界。隋唐以关陇贵族为基础,一直与山东士族不和谐。

  由于民间基础不稳定,再加上安史之乱,唐代中央权威旁落,中央政府的姑息政策使河朔藩镇逐渐扩大。特别是魏博的田承思,出身不高,为了增强军事实力,从底层士兵中提升亲信,逐步形成牙将集团。牙齿将集团发展到最后,以至于当地的节度也由他们决定,然后形成一个坚实的地方职业军事利益集团。一旦违反了当地集团的利益,立即起身反叛。

  然而,虽然利益军团实力雄厚,但其愿景主要局限于地方利益。他们没有野心取代唐朝。他们更注重维护地方利益,逐步形成相对维护的地方势力。当然,藩镇和藩镇之间的相互制约也限制了一方藩镇的扩张。

  直到朱文等新军阀出现,他们才有野心和力量打破藩镇之间的平衡,取代唐朝,建立后梁。经过五代十国几十年,河朔三镇的地方势力逐渐耗尽。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