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孟姜女吗?她的历史原型是谁?

孟姜女,一个深深印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她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情感之深令人动容。然而,对于孟姜女的真实存在与历史原型,历来存在争议。有人坚信她的真实性,将她视作历史人物,而也有学者认为她只是一个虚构的传说角色。究竟孟姜女是否真实存在,她的历史原型是谁?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为了修建长城,秦始皇强行在全国各地征集民夫,范祭梁(也是万祭梁、范祭良、范喜良)被迫服役。秋冬来临时,看到天气越来越冷,孟姜女千里迢迢给丈夫送了一件冷衣。当她经历了艰辛来到长城脚下时,她的丈夫范祭梁已经埋在长城下了。孟姜女哭了。在她的哭声中,长城崩溃了800多里...

  多年来,这个动人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唐代已有 《 孟姜女变文 》一种说唱艺术的基础,说孟姜女哭倒长城后,发现下面的尸骨累累,她滴血验骨,找到丈夫的遗骸,作文祭祀。金代的院本 ― 剧中使用的剧本也有 《 孟姜女 》 。宋元南戏和元杂剧都有 《 孟姜女送寒衣 》 。明传奇有 《 长城记 》 、 《 祀梁妻 》 。清代有时剧 《 孟姜女 》 ,弹词有 《 孟姜女寻夫 》 、 《 孟姜女寻夫哭了几千英里长城贞烈 》 、 《 万里寻夫的孟姜女 》 。在曲艺中,有宝卷 《 孟姜女宝卷 》 、 《 长城宝卷 》 ,鼓词,儿童书有 《 孟姜女 》 、 《 孟姜女寻夫 》 、 《 孟姜女哭城 》 、 《 哭长城 》 等。在现代各地的戏曲和曲艺中,还是有很多以孟姜女故事为主题的,剧名也有 《 哭长城 》 、 《 孟姜女 》 、 《 万里寻夫 》 等。

  在这些作品中,寻夫、送衣、哭城是其主要关注点,具体情节则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反抗暴政的主题。在这些作品中,长城成为秦始皇暴政的象征。虽然孟姜女是个弱女子,但她的哭声代表着舆论和天意。因此,长城在她的哭声中崩溃了。这一结局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孟姜女的同情,也体现了人们对正义力量的向往。就这个主题而言,它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仔细考察孟姜女故事的来源,你会发现孟姜女并不是秦始皇时代的人!

  祭祀梁(祭祀,一个“芭” ) ,名殖(一作“植” ) ,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医生。四年前齐庄公(公元前) 550 年),齐袭营。祭梁和华周进入营地郊区,被俘并死亡。他的妻子姓姜,字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孟姜,去郊区迎丧。齐庄公还派人到郊区凭吊。孟姜认为这不合礼仪,于是齐庄公不得不亲自去她家凭吊。 《 左传 》 这件事被记录下来,并认为孟姜的哭声改变了国俗。

  汉代刘向的 《 烈女传 》 孟姜的事迹在《贞顺》条下详细记载:(孟姜)“齐祭梁妻也。庄公袭营,殖战死亡 … … 祭祀梁的妻子没有孩子,内外都没有五属之亲,既无所归,又是枕其夫之尸在城下哭泣,内心真诚动人,路过的人,不为之挥鼻涕。十日而城为之崩塌。“哭城”这一关键情节已经存在,但刘向主要表扬的是孟姜的“贞顺”。祭梁死后,孟江既没有儿子,也没有近亲(五属,也就是五服,是旧的丧服制度。根据亲疏,有五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绍麻;穿五件衣服的一定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孟江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身边的人和上帝。

  这两种材料都清楚地告诉我们,祭梁和他的孟姜都是春秋时期的人,早秦始皇时期300多年。人们什么时候把孟姜女的故事背景搬到秦始皇时期,把祭梁的死从战死变成了修长城,现在很难说清楚了。然而,这种变化的意义仍然很明显。秦始皇修建长城一直被认为是劳动人民和金钱的行为。陈琳在三国时期就写过 《 饮马长城窟之旅 》 ,说:“男人宁愿战斗死,佛怎么能建长城?连连三千里的长城。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范祭梁为修长城而死,比战死疆场更显不必要,更能表现出统治者的一意孤行,更能突出孟姜女的悲愤。

  假如孟姜女的故事背景和内容的变化确实发生在唐代,那就很容易理解了。唐朝是一个国力强大、扩张欲望强的伟大国家。在“安史之乱”之前,朝廷奉行“开边”政策;“安史之乱”爆发后,边境从未见过太平。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的夫妻离散和家庭破裂是不可避免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写道:“边廷流血成海水,武帝开边意未已。他说的是“武帝”(汉武帝),指的是唐玄宗,那为什么人们不能用秦始皇来借古讽今呢?最高统治者的一意孤行,伤害了人民家庭的毁灭 ― 秦、唐都是一样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