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闪电战雏形的进攻:一战的勃鲁西洛夫攻势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著名的闪电战闻名于世。通过闪电战,人们了解了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豹虎坦克、波兰和巴巴罗萨。。。闪电战甚至成为德国军队的名片。事实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6年,面对数十万奥匈帝国军队,一名俄罗斯将军在战壕战的背景下创造了类似于闪电战的战术。勃鲁西洛夫的进攻在闪电战的光环下被忽视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它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伤亡。

  东线僵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到1916年,陷入战争泥潭的参战国家在战壕里疲惫不堪。德国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上将猛攻法国凡尔登要塞而开始绞肉,以打破西线僵局。英法联军血流不止,迫切要求东线俄军发动攻势遏制德军,以减轻凡尔登的军事压力。凡尔登一旦失败,整个西线就有崩溃的危险。与此同时,盟军对意大利战前突然转向协约国感到愤怒,德军发动攻击特兰蒂诺的意大利军队,迫使他们退到伦巴第平原。奥匈帝国也对意大利阵地发动了猛攻。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势,意大利国王发电报恳求沙皇派军队挽救危局,并发动对奥运会的攻势来减轻压力。

  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对奥匈军队发动东部战役。然而,尽管沙皇有心,俄军却有些力不从心。俄罗斯曾在维尔努地区的纳罗兹湖发动进攻,作为对西方盟友的回应,但德俄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伤亡是1:5.这种消耗使俄罗斯的进攻过于疲软。因此,沙皇的旨意下达后,几乎所有一线将领都认为俄军损失惨重,难以有所作为,因此一直追求以防御为主的战术。但圣意难违,战局如火如荼。在这种背景下,主角出现了。

  阿列克谢?当时俄罗斯西南方面军指挥官勃鲁西洛夫。他出生在骑兵队,有进攻经验,思维敏捷,有战略眼光。他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军队最好的将军,也是从拿破仑战争到苏俄建立前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将军。名将是来解决问题的,1916年俄军的问题是作战不利。开战以来,俄军没有打过任何漂亮的仗,但损失很大。究其原因,除了对手德军素质强之外,还有一点和一战大多数参战国一样,那就是战术僵化。

  受日俄战争影响,当时各国军队普遍采取侧翼迂回战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由于双方的防线都长达数百公里,军队很难绕道而行。因此,各国开始采取积极强制突破的战术。例如,德军在1915年果尔利策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由于飞机和飞艇被用于实战,双方增加了空中侦察力度,防守方很容易判断敌人的主要进攻方向,并及时投入预备队和炮兵。因此,积极突破的战术往往难以奏效,反而增加了自己的伤亡。俄罗斯军队在纳罗兹湖的进攻,高比例的伤亡是写照。

  面对这种情况,勃鲁西洛夫在当时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他向最高司令部提出了一项战斗计划,建议在西南部的加里西亚向奥匈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他的计划可以概括为“多点攻击,一点主要攻击”,即在广阔的战线上,使用军队集中力量实施主要攻击,然后让其他几批军队选择地点同时取得突破,从而混淆敌人,分散其力量,从而达到进攻的目的。但最高司令部不同意这种进攻方式,认为超出了俄军的承受能力。因此,尽管勃鲁西洛夫在沙皇坚持批准的同时,最高司令部最终同意了该计划,但他拒绝了要求邻近战线支持进攻的要求。

  勃鲁西洛夫缺兵少将,不得不仓促部署,尽量弥补得不到支持的不足。他动员了40名步兵师和15名骑兵师,共4个军团。尽管奥匈帝国逐渐获得德国增援,但勃鲁西洛夫只需要面对39名步兵师和10名骑兵师。4月18日,他召集各集团军司令召开会议,要求各集团军甚至军队选择突破区。最后,在长达440公里的前线上,选择了30多个突破点。俄军暗中潜入奥匈防线100码(91米),甚至在某些地方抵达75码(69米)。勃鲁西洛夫准备沿着483公里长的战线进行一次奇袭。俄罗斯最高司令部建议他大大缩短攻击面,以便更好地发挥攻击力,使其攻击密度更加重叠。

  司令部的建议是有事实依据的。俄罗斯对面的奥匈军队共有步兵45万,骑兵3万,火炮1846门。虽然表面上比俄军少,但其重炮占三分之一,而俄罗斯重炮只占总数的十分之一。由于长期作战失败,俄军士气低落,抵消了人数优势。当时奥匈的进攻重点是意大利,东线采取了防御政策。整个防线由三个阵地组成,间隔5公里,第一个阵地最强,纵深约1.5公里。但勃鲁西洛夫坚持自己的观点,司令部不得不让步。这次以勃鲁西洛夫命名的进攻,终究是名副其实的。

  俄国狂飙

  从北到南,俄西南部的军事力量配置依次为:第八、11、7、共有步兵57万,骑兵6万,火炮1938门。其中,以第八集团军9师集中力量实施主要突击。6月4日,俄军正式发动大规模攻势,勃鲁西洛夫命令沿322公里战线进攻。他不需要常规的全日持久炮击,而是用奇袭完全攻击敌人,整个奥匈防线拉开了短而精悍的炮弹幕。俄罗斯军队猛冲科韦耳、铁路中心和加利西亚工业首都伦贝格(利沃夫),他们的目标-战略地位很重要。在俄军精准简洁的炮轰下,奥匈第四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被意外突击打晕,奥匈防御崩溃。随着奥匈防线的崩溃,勃鲁西洛夫四分之三的军队可以更大程度地进入更广阔的前线。突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突击部队,这是其在这场战斗中的创新。他们的任务是一个接一个地攻击奥匈防线的弱点,使俄罗斯主力能够轻松利用这些缺口取得突破。

  6月8日,俄罗斯西南方面军夺取卢茨克,奥匈司令约索夫此时费迪南大公只能在俄军进城前指挥军队撤军,这足以证明俄军的快速进步。在俄罗斯军队的异常进攻下,奥匈军队彻底崩溃,约20万人成为战俘。这种快速进步,在短时间内摧毁防御系统,使其军队士气崩溃,大量被俘,与二战闪电战的效果非常相似。勃鲁西洛夫攻势本身也具有闪电战的特点,可以说是闪电战的“试运行版”。

  其攻击步骤1:聚集,在全线攻击的掩护下,按照“攻击前夕,军队完全集中在狭窄的正面”的闪电战原则;步骤2:突破,俄罗斯短炮,快速攻击,符合闪电战“形成关键后的压倒性优势武力,突破敌人前线的决定性冲击”;步骤3:突破穿插,沿着奥匈防线的弱点实施突破穿插,是闪电战“装甲部队主力和其他机械化支援单位完成突破后,将穿越开放的缺口,进入敌人战线,开始深入敌人后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穿越版”。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纳粹德国的闪电战,你可以想象俄罗斯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谓的“疯狂”战术所带来的冲击。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纳粹德国的闪电战,你可以想象俄罗斯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谓的“疯狂”战术所带来的冲击。当俄罗斯军队的进攻在6月底略有放缓时,军队已经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附近,前锋可以看到喀尔巴阡山的山口。

  然而,就像古德里安在莫斯科遇到进攻顶点一样,勃鲁西洛夫在后勤和运输能力较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陷入了困境。勃鲁西洛夫的军队在占领卢茨克后显得过度扩张。他明确指出,进攻能否进一步成功,取决于俄西方军队指挥官阿列克谢埃弗特能否带领军队进攻支援?但埃弗特本人是保守派,与勃鲁西洛夫意见不同,在进攻进展后纯粹拖延。俄罗斯最高司令部的首脑们也对勃鲁西洛夫的胜利来得太快感到惊讶。起初,没有人对他的进攻有信心,也没有准备好为他提供后备军或物资。这种内耗给了德国转移到东线支援的时间。

  在卢茨克失败的同一天,盟友举行了军事会议。德国总参谋长法尔肯海成功地说服了奥匈代表赫岑多夫,将南部军队从意大利撤到加里西亚与俄罗斯军队打交道。尽管德军在凡尔登血流如河,但他们仍然不得不从牙齿里挤出15名教师,以防止奥匈崩溃。德军总司令兴登堡再次利用完善的铁路网络将后援送往东线前线。在德军的支持下,7月中旬,奥德联军稳定了战线,反复争夺俄军占领的薄弱据点,夺回了许多小土地,尤其是卢茨克周围。勃鲁西洛夫虽然缺乏足够的预备队和军火补给,但还是反复进攻,不满足于坚持。到7月18日,迟钝的埃弗特终于领导了一场松散而准备不足的进攻。7月24日,盟国指挥官阿历山大冯?在科韦尔南部,连辛根对俄罗斯军队进行了反击,遏制了他的进攻。俄罗斯最高指挥部开始将部队转移到埃弗特的前线,以支持勃鲁西洛夫。但此时此刻,勃鲁西洛夫本人强烈反对这些行动。他判断更多的部队只会导致前线混乱,后勤变得更加脆弱。由于俄军的支援是用马拉卡车在布满车辙的泥路上慢慢运来的,而且此时的支援意义不大。如果在最需要的6月份得到及时的补给和增援,勃鲁西洛夫很可能会一举扭转东线战局。勃鲁西洛夫于7月28日恢复进攻,其军队于9月20日抵达喀尔巴阡山脉。此时,所有参战部队都有几个极限,俄罗斯军队的飙升终于在9月底正式停止。


  血继续流

  勃鲁西洛夫的进攻达到了他的预定目标,这不仅影响了德国在凡尔登的进攻,而且将相当数量的军队转移到了东线。俄罗斯军队还打破了面对面的奥匈军队,损失了近150万人(包括战俘)。从那以后,奥匈帝国再也没有发动过一次能够成功推进和突破深度的攻击,只能依靠德国军队来维持战线。早期攻势的快速成功增加了罗马尼亚对协约国的信心,并立即转向了协约国。虽然这个国家后来遭受了灾难性的后果,但这对协约国方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损失”。

  勃鲁西洛夫的进攻也被列为世界历史上死伤最严重的战役。俄军伤亡约50万,奥匈帝国150万(其中40万被俘),德国也损失35万人。这一攻势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德国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调动军队援助东线而受挫进攻凡尔登堡垒,受到德国威廉二世的严厉批评。随后,与西方和平的军队保守派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上台。他们很快架空了德国皇帝,成为了德国的主人,发动了推翻威廉二世统治的政变,德国第二帝国结束了。奥匈帝国遭受重创,导致政治动荡和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帝国君主制摇摇欲坠,奥皇约瑟夫弗兰茨一世撤手归天。很快,在欧洲持续了数百年的哈布斯堡统治完全崩溃,曾经重要的中欧“联合力量”——奥匈帝国崩溃,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勃鲁西洛夫的进攻在战场上取得了成功,但毕竟俄军死伤惨重。此前,俄军已损失500万有生力量,俄军君主制千疮百孔。1917年,俄罗斯爆发了一场革命。首先,沙皇统治被推翻,然后经过残酷的斗争,红色苏维埃政权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在一场战斗中,三个帝国崩溃,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政治体系出现,这可能是勃鲁西洛夫本人后来担任苏维埃红军骑兵总监的意料之外。

  勃鲁西洛夫于1926年去世,在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方面没有看到这次进攻的深远影响。勃鲁西洛夫的进攻可以说是俄罗斯军队在领导和规划方面的出色表现。勃鲁西洛夫利用较小的特殊单位部队攻击奥匈帝国战线的薄弱环节,打开缺口,其余俄罗斯军队前进。这些突击战术偏离了当时被视为经典的“人海”战术。他创造的“一点为主,多点同时突破”的新战术也对后世军事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曾说过,这次进攻“促进了我作战观点的形成。我在进攻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对我以后很有帮助。我在各个团队组织战斗行动的经验在卫国战争中派上了用场。

  然而,当时俄军并没有意识到勃鲁西洛夫原创战术潜在的重大战略意义,而是受到了德军的启发。此后,德国明显把握和运用突击战术,对其1918年在西线的进攻产生了影响。后来,英国富勒提出了机械化战争理论,基于对勃鲁西洛夫攻势等战役的研究和西线英军使用坦克的经验。到20世纪30年代,古德里安在富勒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其理论,提出了装甲部队必须独立组建和集中使用的原则。纳粹德国开始出现大规模适应的机械化作战准备,通常配备坦克和各种装甲战车,并开始使用坦克、飞机、步兵和炮兵的协调,以实现快速胜利的目的。这后来诞生于二战初期德军“闪电战”的指导思想,在苏联和西方盟国战胜德国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宣告了战壕战时代的终结。

  一场战斗催生了影响欧洲乃至世界几十年的“流血”战术,也许只能用“一将成功万骨枯”的战争残酷性来做注脚。

« 上一篇
下一篇 »